资讯分类
贼能打,贼好看,国庆档黑马预定!
来源:互联网人气:477更新:2025-10-10 20:30:14
别眨眼,眨眼将错亿——
上一秒:“妹妹”轻拍醉酒的“哥哥”。
下一秒:“哥哥”丢了钱包,“妹妹”人间蒸发。
左看看:一双巧手秒开衣扣,顺走皮夹。
右瞅瞅:几人流水线打配合,将皮夹子“换芯”再物归原主。
……转瞬之间,偷完他的偷她的,偷完金的偷银的,小小火车厢成了“小绺(小偷)们”比拼“手艺”的地盘。
当我还在琢磨眼前的盗窃奇观,镜头一切——铁锤一下下砸向小贼的手指,鲜血喷涌。
《毕正明的证明》的烈度,就在骨裂声中猛地炸开。
一边是巧取豪夺的“手艺”,一边是血肉模糊的“狠活”,一把将我拽进这个鱼龙混杂的犯罪世界。
提前爽完的我可以大胆放话——
这个档期独一份的犯罪动作片,独一份的燃爽与狠辣,别因为片名错过这部国庆档黑马好吗好的!
想守财?冲它!想过瘾?更要冲它!
“贼”能打,过瘾!
人甚至无法共情两小时前的自己。
观影前:小偷小摸的动作戏能好看?
观影后:上呼吸机,这也太刺激了吧!
《毕正明的证明》发动奇袭,回到秩序未定的上世纪90年代——
轰鸣的绿皮火车是那段记忆的最佳缩影,有全车人接力传递泡面的热络,更有面对面、硬碰硬的冲突。
匪徒盯着乘客兜里的钞票,警察守护着眼前的乘客,警匪围绕生计展开了分秒必争的猫鼠游戏。
也正是这种扎根生活的真实感,带来一场场原始写实的近身搏斗,一招一式都充满力量感、实用性与设计感,精准击中爽点。
开篇便是神乎奇技的盗窃奇观,偷得我没招了:
小偷人人有双软骨手,神不知鬼不觉完成“探、开、抠、夹”等细活,再配合割包、下药等阴险手段……
分工之明确、配合之娴熟,手法之精准,硬是在车厢开辟出一套完整的犯罪动线。
问就是真被偷过
镜头跳切的一瞬,他们已一键换装,消失在人海。
好喜欢随时都在踩点的动作镜头,每个特写夸张地、带有节奏感地拍,让偷窃成了一套视觉冲击极强的连贯打法。
动作戏的更高潮,在于稳准狠的警匪对战:
新人警察毕正明(王安宇 饰)vs贼中高手“花手”(王彦霖 饰)的追逐战,打出两种爆裂风格,这才是犯罪片该有的爽感啊!
毕正明是初生牛犊,热血冲顶。
一套擒拿术使得跟不要命一样,箍臂、别腿、锁喉,招招大开大合、直奔要害,燃得我在心里打了几套军体拳(?)。
花手的反击尽显阴邪老辣。
当大家都以为他动弹不得时,他的手腕竟反转180度,掏出小刀,直接挑断毕正明的脚筋,瞬间将气氛从热血拉入惊悚。
帮派一姐大白桃(张天爱 饰)身姿灵巧、狠厉果决。出手又快又刁,扇脸、肘击、扭腕,每一招不带花哨,纯冲着废人而去。
dbq,容我站一秒大白桃,女人就要劲劲儿的!
可见动作戏也在写人、写故事,打戏是风格的碰撞,更是生存哲学的较量,贼帮的阴狠是为了在暗处求生,警方的勇猛是为了在浊流中守护。
更妙的是,空间亦是动作设计的一部分,幕后团队指定有高人指点,把每个空间的特性都榨干用尽了。
正因如此,全片动作戏密集却不冗赘,每场戏都有记忆点和新鲜感,0秒能分神:
人头攒动的161列车是重头戏,狭小车厢逼出紧凑灵巧的打斗风格,每一招都受限却也因限制而更具爆发力。
最难得的一笔在于,乘客不是背景,而是活的“布景”——小偷利用他们藏匿,警察在人群中锁定目标,每一次交手都充满变数和戏剧性。
暗巷中的帮派打斗布满原始暴力,将地下江湖的残酷呈现至极,镜头毫不回避这个世界的血腥本质。
动辄砍腿、锯指、上私刑,不存在法律,只有弱肉强食的丛林法则。
为了夺权、抢地盘,有人杀红了眼,有人奋起造反,刀光闪过便是断指残肢,末了还用橙子洗刀,叫人胆寒不止。
最后的商场对决将战场和对抗再度升级,商铺、路人、货物……这地方情况太复杂了。
这场黑白对决延续并放大了全片动作戏的精髓——高强度肉搏中亦布满智力交锋。
贼帮有偷天换日的技俩,警方就有天罗地网的侦查,上演一出“道高一尺,魔高一丈”的连环局,谁懂全员智商在线的动作片有多刺激!
谁赢了?怎么赢的?
我不说,就说四个字:
贼 拉 过 瘾 !
“贼”有戏,好鲜活!
警校第一毕业证?确认了,是主角标配。
残疾人证明?这这这……竟然能当主角?
《毕正明的证明》多少有点叛逆,偏让毕正明这个行动不便的"小卡拉米"跌跌撞撞地闯进反扒队和盗窃江湖。
新鲜的视角成了我们窥见这个江湖的窗口,而真正让这个江湖鲜活起来的,是那些与他相遇的人。
电影主打一个全员上桌,处处细节都看得出来,编剧在群像上下了功夫——
反扒队接地气到像是街角的老办事处,反扒警察要的就是这份“大隐隐于市”。
老油条周队(聂远 饰)敏锐老道,办案时不动声色如一口深潭,底下全是几十年熬出来的经验。
反观毕正明,往那一站就是兵,有种没被社会污染过的清澈。
两人同框充满诙谐的生活质感,毕正明拍脑袋灵机一动,周队慢悠悠呷口茶降维打击,师徒俩这逗趣暖心的小节目我能看一百集!
还有个细节让我会心一笑——
毕正明新兵上任被小偷嘎了裤兜,前辈一句“当年周队被嘎的是前裤兜”点出了周队或许也曾是毕正明。
也正因此,周队毒舌但耐心,教毕正明的是“比贼还贼”的抓贼技巧,更是“再穷不当贼”的处世之道。
这种过来人与新人的接棒,让我触到了反扒队的过去,也让毕正明的后续成长显得真实可信。
“荣门”贼窝是另一幅光景。
这里等级森严如金字塔,人人想上小偷“英雄榜”和161列车;欲望流动如斗兽场,“三横五纵”帮派抢地盘如野狗夺食。
毕正明卧底后师从大白桃,才看清荣门人的故事,不偏颇不洗白,只是呈现——
大白桃从小在贼窝长大,没爹没娘的江米条要么偷别人要么被别人打死,偷窃是他们唯一习得的生存之法,他们是彼此唯一的亲人。
技艺冠绝荣门但身负命案的花手天生低人一等,为荣门干尽脏活,一句“凭什么”道尽他的不甘和走火入魔的欲望。
稳坐高层的笑面虎四爷(冯兵 饰),一边用空头支票笼络人心,一边步好棋局为继任者铺路,阴成啥了,贼老了还是老贼!
能拍出真实的人,才能构建出一个完整的、环环相扣的江湖生态,你会相信他们真实存在,关心他们的命运。
总说“江湖”,因为没有词比它更能描述电影带给我的生动观感。
镜头拍出了小偷们的生活方式,看似鱼龙混杂,其实自有一套粗糙实用的运作逻辑。
小到内部暗语,大到活动空间,他们在铁路抢饭,在废弃车厢练功,在桥底设据点,在曼姐理发店疗伤,而曼姐理发店又能追溯到荣门的前世今生……
“三横五纵”、草蛇灰线的人物关系网,让每个角色都是自带前史和未来的活生生的人,带来一次次“人人有故事,事事有交代”的call back.
不信?请看vcr——
观影时可以多留意,会发现每个角色都有自己的完整动线和小故事。
比如一闪而过的毛贼:
上车以后发现车上来了警察,接到消息赶紧招呼同伙下车,有始有终。
再如和毕正明(乞丐版)唠过嗑的算命师傅:
师傅的神棍发言帮毕正明(卧底版)隐瞒身份,毕正明也在最后给他送上大礼,伏笔回收。
爽到我的,是拳拳到肉的动作戏,更是这种严丝合缝的叙事精度,真·最引起强迫症舒适的一集!
“贼”走心,证明到正明!
我有多想把这部电影安利出去,就有多不理解它的片名,动作片起这样一个名,不耽误事吗?
这几天复盘剧情人物,才后知后觉——
原来,这是一则关于"证"与"正"的寓言,片名再恰当不过。
小时候被警察营救的经历,让毕正明成了个怀揣着英雄梦的理想主义者,多少有点正得发邪。
被挑脚筋后他在家里的服装店帮忙,仍执拗地复建、锻炼,不管不顾地只身抓贼。
他写下的“孙悟空”暴露出他的少年心气,他想向母亲、周队,向儿时的自己证明:
我能当警察,能当好反扒警察,能当斩妖除魔的英雄。
真正的转变发生在毕正明黑着脸、跛着脚深入江湖之后。
看着大白桃与小弟们相依为命的场景,他才触摸到现实与人性的灰度——罪恶与温情可以并存于同一个灵魂,他那非黑即白的理想主义悄然松动。
所谓正义,不是靠一个人扫清所有妖魔,而是让更多人不再成为妖魔。
他抓贼的目标也从“证明自己”转变为“守护一个能让更多人正大光明活着的世界”。
影片的格局和视角,随着他对"正义"理解的深化而豁然开朗。
这份格局,体现在故事并未将反派脸谱化或强行洗白,而是以克制的笔触描写了命运的荒诞和善恶的距离。
这场戏很心酸,很动人,我记了很久——
废弃车厢里,大白桃一行人撸着串,喝着酒,醉醺醺地勾勒出平行世界的另一种可能:大伙开服装店,把日子过得热闹又平凡。
我还记得那瓶玻璃汽水,它见证了毕正明和花手互为镜像的命运。
他们儿时同乘过一班火车,毕正明被警察救下,走向光明;花手被四爷带走,坠入贼窝。
如果命运互换,花手的手本是用来弹琴的。
你看,走错路的人,心里也装着对的生活——最普通平凡的生活。
最见温度与力量的是,故事拍出了坏人为何变坏,也拍出了好人为何坚持做好人,影片的格局也流淌在每一个普通人的选择中:
毕正明的母亲嘴上反对儿子当警察,行动却处处支持,“口嫌体正直”的态度藏着母爱和警察家属的责任感。
没有监控的年代,路人听到“人贩子”几个字便自动组成天网系统,触发暴击动作,不扯大旗,全是将心比心的本能……
见证了人性的复杂和生活的无奈后,毕正明懂得了——
人生最重要的不是向世界证明什么,而是能否坦然面对自我,活得正大光明,守护内心那份珍贵的善。
写到这里,满脑子还是毕正明的那双眼睛——从执拗到通透,从证明到懂得,始终清澈。
仿佛在对我说……look my eyes!还不去二刷(bushi)!
开个玩笑。
请反扒队放心,无需提醒,我早就买好了二刷的电影票,准备国庆节带家人团建开冲大银幕。
小偷的"手艺活"需要放大细看,黑马好片需要反复细品。
我们每个人,也都需要这份正大光明的底气。